发布时间:2025.07.14 02:49 阅读量:10
上海海事大学关工委2024年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校关工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办国办、教育部党组、市教卫工作党委三个“意见”精神落实落细,牢牢把握新时代青年师生思想特点和高校关工委的工作规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紧扣关工委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作用,协助主渠道推进思政育人工作,切实发挥关工委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有效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两级关工委主动作为、多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
校、院两级关工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掌握新时代关工委工作要求。校关工委组织讲师团讲师参加线上报告学习,向关工委讲师团分享学习材料,向“五老”通报学生、青年教师思想动态,为“五老”更接贴合青年师生思想实际开展育人工作奠定基础。
二、完善组织体系,推进基层关工委工作创新发展
1.以制度为保障,夯实关工委组织基础。目前学校共设13个二级关工委分会,实现了二级关工委组织全覆盖。分会领导班子健全、结构合理,关工委成员共90人,其中老同志23人。作为市属高校试点单位,积极启动二级关工委设立学生委员和青年教师委员工作。各分会充分重视,将关工委工作列入党政领导议事日程。校、院两级关工委召开办公会26次研究关工委工作。
2.以问题为导向,调研二级关工委分会工作。校关工委办公室成员精心策划,梳理各分会组织架构及工作开展情况并分析突出问题,对13个分会针对性开展调研。在上半年分四批次、多形式召开了9场基层关工委工作调研会、座谈会,总结推广基层好的经验和做法,了解基层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关举措和建议。
3.以典型促发展,推进基层工作全面开展。校关工委组织开展“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评选工作,通过总结交流优秀经验和典型事迹,推动基层关工委工作创先争优。
4.以创新为抓手,推进“一院一品”走深走实。各分会围绕各自品牌项目,积极凝练提升,聚焦青年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工作平台,系统化、全方位开展品牌建设工作。物流工程学院“阳光德馨听心室”、商船学院“多彩航海梦”品牌项目申报“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
三、探索创新举措,扩大关工委“五老”规模
校关工委十分重视“五老”队伍建设,在扩大校关工委讲师团规模的基础上,推动各分会探索“五老”队伍建设新举措,注重发挥“五老”队伍专业化特色,挖掘专家型“五老”加入分会关工委工作。目前校、院两级关工委中,有近70位“五老”参与关工委工作。交通运输学院打造“传承·提升”工作品牌,开展荣休仪式、优秀老教师采访活动,至今已采访8位优秀老教师,为“五老”队伍储备力量。法学院充实学院“五老”骨干队伍,多位海商法专业教授开展“海商”特色活动,为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为弘扬“五老”精神,校关工委根据上级要求开展“枫叶正红--记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优秀人物”征文活动,组织二级分会撰写“五老”优秀案例,宣传“五老”先进人物,树立先进典型,共收到11家分会报来11篇征文,并向上级推荐4篇优秀征文。
四、拓展活动平台,提升育人工作实效
1.校关工委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组织指导二级关工委开展“读懂中国”之“薪火相传话航运”主题活动。各分会精心部署,结合党建工作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突出科教兴国、航运大国建设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共组织了主创团队学生101人,采访了19位“五老”,推荐征文23篇、微视频9个,展现“五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的感人事迹和人生体验,在航运发展中的个人经历和贡献,以及对青年学生奋进新征程的重托和建议。活动受益学生12699人,作品数量和质量上较往年均有较大提升。
2.持续开展“从石库门再出发”活动,全校开展活动32场次,受众青年师生1564人次。
3.校关工委讲师团讲师、特邀党建组织员、老教授志愿者等“五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为师生开展讲座、党课、团课、座谈、心理团体辅导、谈心活动共73场次,覆盖师生5500余人次。其中校讲师团讲师面向新生及家长、心理工作学生干部等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团体辅导7场次,涉及学生和家长200余人次,引导研究生良好导学关系、培养学生干部有效开展心理班会技能、帮助新生熟悉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引导新生家长开展家校共育。特邀党建组织员协助基层党组织做好党员培养教育、党员发展、党支部建设等工作,在培养青年组织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工作中发挥作用。
4.校关工委充分发挥工作优势、资源优势,加强校企联动,联合泉州校友会、校团委、交通运输学院关工委分会,于暑假期间在泉州开展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航运故事,为学校培养高质量航运人才贡献力量。
5.各二级关工委也在积极创新、拓展工作平台,比如,经济管理学院“海边听党声”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五老”光辉事迹,引领学生学习“五老”优秀精神品质;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老劳模开展“工匠精神传承创新”活动;港湾校区组织“五老”为校区开展摄影、书法等社团指导活动;信息工程学院开展“因海、凭海、向海”传习所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国家航运事业的坚定信念。
五、深化基地建设,课题研究再上新台阶
校、院两级关工委,积极组织研究力量,吸收年轻教师加入,形成“老中青”结合的研究队伍,充分发挥不同年龄层人员的优势,有效地结合三代人的力量,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传承与创新,围绕关工委发挥作用开展课题研究。参与人数和课题质量都创新高。
学校作为市教育关工委的理论基地之一,第一轮三年建设第三期课题于2024年8月完成,突破前两期课题,获得优秀成果奖。本年度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物流工程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6个分会申报立项市教育关工委面上课题7项,较去年又有新增。2023年立项课题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关工委工作制度不够健全;二是校、院两级关工委“五老”骨干力量还不够充足;三是二级关工委开展工作不均衡;四是运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宣传关工委工作能力不强;五是面上课题研究与理论基地课题紧密性还不够。
2025年,校关工委将继续在上级关工委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主动作为、守正创新,协助主渠道推进高校有目标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工作领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一是基于课题研究成果,完善关工委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二是做好分会学生委员、青年教师委员培训工作,加强与二级关工委的联系与沟通,推动基层工作优质发展;三是凝智聚力,继续做好理论基地的第二轮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面上课题研究方向;四是对接学生工作相关部门,构建育人协同工作格局,参与“一站式”社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