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现代新舆情下关工委参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8 11:12      阅读量:1417




在我国现代新舆情下关工委参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研究

上海海事大学关工委课题组*

【摘要】:本文从分析现代新舆情的特征入手,总结了新舆情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模式、方法、内容及载体发生的重大转变,阐述了新舆情背景下关工委参与学生思政工作的优势,重点从组建讲师团、面对面座谈、老少结对、利用“微”媒介四个方面探讨了新舆情下关工委参与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四个必须把握的问题。

【关键字】新舆情  关工委  优势  途径

 

新舆情是指借助新兴的信息网络空间,对自身关心的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所表达的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的总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学生占比25.1%,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虚拟网络不仅承载着海量的信息和知识,也传播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新舆情已经改变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拓宽了教育的视野半径,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校各级关工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新舆情背景下,关工委如何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给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如何积极、有效地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现代新舆情的特征

所谓舆情,即“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1这一定义指出了构成舆情的三个重要因素:主体----民众、载体----媒介、客体----社会现实。舆情起始于社会变动,得力于社会变迁,并反作用于社会现实。它既是社会现实冷暖和时代发展脉动的测量仪,也通过民众言论的汇集而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表达空间,与主流政治经济潮流碰撞、结合,从而塑造整体舆论生态。

媒介即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网络社会的崛起,自媒体时代的真正到来,传统传播媒介下处于内隐状态的中国社会舆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外显程度,并呈现出新的特征。

1、内容的多元性

根据2014年中国社会舆情调查报告的分析,排列前16的社会热点舆情涵盖了国家主权、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社会治安、教育、医疗、反腐、收入分配、高房价、就业、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计划生育、户籍等等。需要关注的是,这些领域的热点事件在高校学生群体中都引起了广泛关注。

2、渠道的交互性

舆情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与便捷,借助于手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介,舆情以微博、微信、短信、飞信、网上论坛、易信、MSN、QQ等形式快速传播。在快速传播的同时,互联网的交互特性使得传播具有双向的特征,参与者既接收舆情,也推动舆情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群体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3、舆情的复杂性

对于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在网络舆情环境中,参与者可以随意发声,而情绪一旦得到共鸣,便形成很大的辐射效应。在现代舆情中,真伪并存、美丑共舞,舆情的复杂度进一步加大。庞芜复杂的信息,对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影响的广泛性

相对于传统媒体,互联网技术使舆情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影响更广泛,它能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影响着受众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二、新舆情背景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社会思潮涌动,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且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思潮主要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等。这些社会思潮得到青年学生信奉的根本原因是,它们具有一定的现实观照性,同时与社会心理高度契合。比如“普世价值”的信奉者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缺乏公平,并将西方社会的所谓“公平”作为适用于一切社会的共同标准。

在社会思潮的传播过程中,大学生群体同时扮演着接受者、参与者和传播者的三重角色。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充满好奇、勇于探索、追求自由的阶段,他们以意气丰发的姿态积极要求介入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发展进程中,要求发出自己的声音。社会思潮以语言与视角的新奇性和对现实的“合理”观照性,深受许多大学生的认同。虽然正确积极的社会思潮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国家发展趋势的积极性,但是消极的社会思潮却能极大地消解青年学生的价值体系,使他们产生颓废与逆反情绪,进而影响了校园和社会安定。

2、境外敌对势力不断渗透,威胁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2为了达到“西化”和“分化”的目的,境内外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我国进行渗透:他们攻击改革开放、炒作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散布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借所谓“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不断挑起事端。这些干扰极易与社会正常存在的“抱怨文化”发生共振,使得部分民众产生报复现实社会的欲望、冲动甚至行动。

境外敌对势力往往利用大学生处于社会阅历不足、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还不够成熟稳定的特点,开展包括物质引诱、精神扭曲、价值错位、舆论误导、腐朽文化传播在内的多种途径,开展夺取青年一代的渗透活动。新舆情背景下,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善于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和民族分裂思想;二是加大合法外衣下的非法渗透,包括借助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等与高校开展资助、研讨、讲座等活动;三是加大宗教渗透力度,诱使大学生在校园内进行非法宗教活动;四是加大对少数民族高校和优秀青年学生的渗透力度。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为引领文化、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高校应该成为宣传、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必须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3、党内腐败问题频发,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的精神信仰与政治认同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飞速发展的综合国力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体制和法制的缺陷也催生了党内腐败,党内高官腐败事件频发,十八大以来,被调查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已逾50名。仅仅2014年9月,就有8157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而被查处。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总结一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教训时提出一个公式:“现代性孕育着稳定,现代化的过程滋生着动乱”。党内腐败,便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棵大树上结出的一枚“动乱”果实。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转型意味着消解与重构,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有可能暴露出问题与矛盾。问题与矛盾经过新媒介的传播和放大,使舆情进一步复杂化。现代舆情中充斥的关于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各类信息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并从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和政治认同感。“目前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就是在个人的层面集中地变现为个人人生信仰危机,在社会的层面集中地表现为社会理想危机。”3在各类负面信息的裹挟下,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缺乏自控、自查和自辨能力,精神信仰难免受到强烈的冲击,并随之出现信仰危机。如何重塑大学生的精神信仰,是整个社会需要反思的重大课题。

三、新舆情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

新媒介技术衍生出来的交流的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和隐蔽性的特征,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他们积极参与各种信息的获取、交流、分享与传播,制造、融入并推动舆论走向。在此舆情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们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发扬“以人为本”的宗旨,以积极开放的姿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不保守、不骄傲,秉持教育的自信、开放与创新,从而真正实现“教育要面对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

1、工作模式: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交互”

“在开放、互动、平等、虚拟诸多因素构成的新媒体世界里,大学生可以是教育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传播者,评价亦然。”4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中,教师处于说教的权威位置,学生则被动接受。这种缺乏人文关怀的话语霸权关闭了师生平等交流的更多渠道。

在新舆情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开始凸显:接受海量知识,发表独立意见,传播大量信息,推动舆论走向。面对开放、多元的大环境,思政工作者开始转变思维方式,积极借助新媒介技术探索双向交互型的工作模式。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可以借助博客、微博、手机、微信及各类APP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情况,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展示自我,接受、评价、发布、传播各类信息,共同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舆情。同时,虚拟世界平等和自由的特性,有助于提升现实环境下师生的彼此认识,推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在这种双向交互的关系中,师生在传统语境下主客体的关系更为多元,师生都可以是正确舆论的引导者,也可以是正能量的接爱者。这种双向交互的工作模式,巧妙地建立了一种新的师生关系,思政教师们“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5

2、工作方法:从“经验型”到“科学型”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经验型”的工作方法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工作方法注重经验的传递和灌输,并基于个人感性认识对新生事物进行评判,思想道德的教育往往被简化为理论知识的堆积和个人经验的灌输。

在这个充满民主、多元、困惑与创新的新时代里,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批判思维日益发展,思想观念更加开放,自我教育的意识更加强烈。这种特征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采取更为科学的方法,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在具体工作中,思政工作者应当着眼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工作中既看到大学生群体的共性,又关注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区域的个性差异;对于学生的各类诉求,思政工作者要不断拓展教育的领域,与时俱进,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对于不断涌现出的社会焦点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给予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引导大学生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资源丰富的特点,主动快速地传递社会正能量,减少出错率,切实赋予理论予新的时代价值,从而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3、工作内容:从“单一型”到“综合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校的思政工作内容主要是正面宣传、红色教育。在媒体不够发达、知识来源比较单一的年代,这种传统的工作方法对于建立大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感的确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在当今开放化的信息社会里,大学生除了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外,还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思想文化影响。”6新舆情背景下,各种网络BBS、博客、播客、微博、飞信、微信等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接受与传播信息的不同途径。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涉及自身利益的学校发展、教育改革等舆情信息。他们每天置身于复杂的信息中,被各种积极或消极、正面或负面、善意或敌对的情绪、意见所裹挟。

在此舆情背景下,失去与现实密切联系的思想道德教育变得苍白无力,既丧失了对教育客体的吸引力,更无法实现教育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必须变得饱满、综合而多元。在对正面典型、红色经典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的情况下,将传统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结合,将心理引导、生命教育、幸福观、爱情观、社会心态等问题,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是非评判能力;要对社会上热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引导大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理性地看待各种社会问题,诸如高级官员的腐败问题,西藏问题,香港“占中”问题;在线上线下组织各种热点问题大讨论,教会学生透过事实看本质,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

4、工作载体:由课堂说教转向立体化传播

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载体已经由课堂教学转向多元化、立体化传播。一是利用新媒介加大对正面典型的宣传力度,比如“创先争优典型案例”、“向唐旭学习”活动、“‘立德树人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教师风采”系列报道、“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微电影《育明》等等,这种正面典型的宣传,都是借助新媒介,传递师生熟悉的平凡人在平凡事中的不平凡的精神,这些精神与情怀成为以微温暖在校园舆情的快速传播中汇集成鼓舞师生奋发进取的大温暖,成为校园文化氛围的有效组成部分。二是借助新媒介,将大学生思政工作化整为散,建立多级信息管理与反馈体系,开辟多元化的教育阵地,比如院长下午茶(以沙龙形式建立师生平等自由交流的平台)、青年教师信箱(利用线上线下互动引导大学生)、就业导航(以大学生最关注地切身利益)、“两课”新观点(以最新的时政和社会焦点为导引,开展多种线上线下地大讨论)、各级心理工作室(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敏锐地捕捉细微信号)。三是构建网上教育基地,如网上党校、易班平台、社团微信群等。

多元化、立体型的工作载体延伸了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整合了学校、社会和家庭资源,将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和心灵引导真正延伸到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地各个空间,从而保证了思想教育工作的统一性与连续性。

四、关工委在新舆情背景下参与大学生思政工作的优势

随着新媒体的舆论格局的日趋多元与复杂,校园网络舆情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媒介支撑下的校园舆情已经成为校园稳定的制高点。在此背景下,关工委老同志参与大学生思政工作便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发挥政治优势,深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关工委老同志在年轻时接受过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在多年工作经历中积淀了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敏锐的政治嗅觉、坚定的政治信仰。他们对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切身地记忆与体会,对当下社会转型期存在的种种矛盾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能以更理性的眼光分析问题。

大多数老同志的成长史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老同志们可以担任党建组织员,给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谈话、把关考察材料,贴近大学生现身说法,让青年学子看到他们身上闪闪发光的革命精神与坚定的理想信仰;给大学生讲党史谈党情,站在历史的高度,将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精神向大学生宣传,让学子们学会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关工委老同志阅历丰富,经历过党和国家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对当下世界上的重点热点问题都有准确的判断,这种辨别是非的能力、客观理性的精神恰恰是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

利用政治优势,配合相关部门精心拓展平台、设计载体,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式:一是把形势教育和大的政治事件教育结合起来;二是把的基本理论学习教育和重大政治活动结合起来;三是把传统文化和理念信念教育与学生社团文化活动结合起来。

2、发挥威望优势,丰富“两课”教育内容

新形势下,“两课”教育仍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其宗旨是为了告诉大学生们何谓道德、何谓不道德,教会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善恶观,也即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下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也是“两课”教学的重点。而如何积极、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植于大学生心中,正是“两课”教育必须思索的问题。

高校关工委老同志在革命与建设工作中,千锤百炼,不断提升与完善自我,其中不乏在师生中享有很高声誉和威望的老同志,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刻苦的钻研精神,严谨的工作风范,对年轻的大学生有着独特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老同志们可以充分地发挥这种优势,通过进课堂、上党校、做报告、组织演讲、座谈等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比如在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可以结合党在各个时期的群众路线,以史论今;在宣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时,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梳理“依法治国”理论的发展脉络。以讲故事、授方法、传经验的方式,在潜移默化间传递了道德准则和理想信念,吸引大学生们去追求、去获得,从而转化了自己的精神财富。这些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既温和地向大学生们传递了前辈们的殷切希望,也启发了大学生去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是对大学生“两课”教育的积极补充和有效延伸。

3、发挥经验优势,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和磨砺,老同志在各自行业、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些老同志都是各自学科领域优秀的专家、教授学者,一些具有丰富的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智慧的结晶。

高校关工委老同志可以充分发挥资源和智慧优势,走进大学生社区、课堂、实验室,深入了解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现状和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方面可以借助学术实践平台,提供专业指导,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知识库存鼓励大学生在专业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提供专业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与团委合作,担任大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在指导社团的过程中,将思想教育和社团的发展、社团骨干的培养、社团管理、社团活动等有效结合起来。同时,老同志们还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发挥情感优势,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8情感是平等交流与沟通的基础。新媒介舆情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着诸多问题。他们自如地穿行于各类信息技术编织的虚拟空间里,而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内心孤独却排斥交流。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一方面打破了时空界限,让人与人的自由沟通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虚拟世界的迅猛扩张,又不断地消解了现实教育环境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学生群体,比如学业困难生,经济贫困生,心理障碍生等等。

对于青年学生而言,老同志有着与生俱来的“隔代”亲切感,他们就像自己的祖辈,关心并呵护着孩子们的成长。这种情感优势,使得有效的信息交流、交换、接收成为可能。老同志走进大学生、贴近大学生,充分发挥阅历丰富、处事冷静而不失智慧的特点,开展爱心咨询,与学生们一起分析、处理学习、工作、恋爱、择业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并从自身角度给出积极建议;针对贫困生,积极设立爱心基金,力所能及地捐资助学;对心理障碍的学生,用亲情开展经常性的疏导,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使他们能重新认识自我,回归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中。

五、关工委在新舆情背景下参与大学生思政工作的主要途径

1、组建讲师团,为大学生开展专题讲座

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党、国家的深厚感情,是关工委老同志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各高校纷纷成立关工委讲师团,为大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讲师团立足当下形势,着眼学生成长成才,将形势教育和大的政治事件教育相结合、将党的理论教育和重大政治活动相结合、将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精神文明教育相结合、将民族精神内核和大学生核心主义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力量。

新舆情对讲师团的工作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上海海事大学关工委讲师团发挥自身优势,在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努力创新,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一是与时俱进,立足当下,增加教育的时代感。吴旭光教授的“党课政治系列”,从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从郑和文韬武略到南海问题,讲座紧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焦点,赋予了思想道德教育鲜活的生命力。二是根据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对信息传播的主动性与接受爱好,积极利用现代媒介,丰富手段。左飚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每次讲座都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吴旭光教授向青年师生们赠送了超过8G的电子素材;三是关注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因势利导,生动形象。左飚教授所列出的七大类26个讲座题目,立足于大学生对“自由”、“民主”理念的追求,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精神文明的培育与发展、政府的执政理念密切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了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的内涵;四是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植入思政教育,将教育人与服务人结合起来。讲师们的讲座主题不仅仅涉及到严肃的政治理论问题,还涵括了恋爱婚姻、求职技巧及陷阱预防、职场礼仪、环境安全与养生、艺术审美、中西文化思维比较等充满知识与趣味的话题。

2、面对面座谈,与大学生坦诚交流

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最为重要关系,它是师生之间分享价值观念、知识结构、增进了解和消除差异的互动方式,“在完满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双方在精神的理解和沟中获得了新的经验,获得了精神发展,在交往中,各自都接纳了对方,构成了双方之间的精神交流,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9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为前提。网络社会的崛起,新媒介技术的介入,一方面使师生交流更加便捷和频繁,使思政工作更加便利,另一方面这种借助工具的交流缺少了人与人交流应有的温度与表情,变得紧张而疏远。

在新舆情背景下,上海海事大学关工委积极开展的“师生面对面”活动,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补充。这种以情感联络为纽带、以坦诚相待为前提的面对面交流,附带着老同志们的智慧与温暖,有效弥补了网络社会里师生间的陌生感。在各种形式的面对面活动中,师生双方建立了平等的对话关系。老同志们和大学生就共同的话题畅所欲言,并向各自的生活体验和志趣投身其中。在“心和心”、“面对面”交流中,老同志身上闪烁的智慧光芒,让大学生领略到同志们的人格魅力,双方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进而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志趣。

3、老少结对,对大学生德资双助

老少结对,德资双助,既是上海海事大学关工委表达对后辈青年殷殷关切的重要方式,也是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通过面谈、写信、打电话、发微信等方式开展交流互动,师生两方谈论时事,交换思想,畅谈心声。

上海海事大学关工委与时俱进,根据大学生群体的新特征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创新结对帮扶形式。从2010年开始,关工委根据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不断增多的现状,启动了退休局级干部党支部与少数民族结对帮扶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退休局级党支部的力量资助我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大学四年完成学业,直至顺利就业。为了畅通与结对大学生的交流渠道,退休局级党支部通过电话、短信等,随时随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一位壮族大学生刚刚大四毕业,怀揣着航海梦想在上远公司实习,但体检中查出转氨酶指数偏高,心中充满焦虑,担心梦想成空想,通过短信向退局干部王恩田同志寻求建议。王恩田同志耐心劝导,建议他尽快复检,积极应对,不要放弃希望。在长辈的劝导下,这位同学心态逐渐平和,积极去复检,检查结果良好,并于11月25日顺利上船。

结对帮扶是一座无形胜有形的桥梁,借助思想上、学业上、经济上的支持与援助,将信息时代里矛盾迷惑的年轻人和坚定睿智的长者紧密连续起来,源源不断的传递着长者亲人般的关怀和德艺风骨,使文化得以传统、思想得以延续,也使大学生的品行得以锤炼、思想得以净化、信仰得以坚定。

4、利用“微”媒介,紧扣时代发展脉搏

新舆情背景下,微博、微信等微媒介成为社会强大的舆论场,扮演着重要的“社会桥”的角色,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都在不断攀升。借助这些更加丰富、便捷、智能的“社会桥”大学生迅速地融入各种“舆论场”,参与并推动舆论的走向。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关工委老同志应当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积极利用各种“微”媒介,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及时关注社会发展的焦点、热点,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需,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学校关工委积极倡导老同志们建立个人微博、开通微信,利用网络媒介展示自我,同时也吸引青年大学生。在这个隐秘工具的“保护”下,青年大学生向老同志们敞开心扉,谈论对时代、社会、政府、学校及个人发展的种种矛盾、困惑与苦恼。老同志在这些虚拟空间里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

在倡导老干部个人使用新媒介的同时,关工委也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根据大学生的需求特征,及时发布各类新闻,并引导大学生开展讨论。这种方式能有效拓宽思政教育的平台,为关工委走近大学生开辟新渠道。

六、关工委在新舆情下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把握的几个问题

1、要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向,取得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关工委可以通过各种网络信息手段,向校内各部门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关注校园舆情,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运用多种形式参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014年当王立军、薄熙来事件曝光,一时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网络充斥着各种信息,舆情肆虐。面对如此庞杂的信息,一些大学生情绪低落,产生了信仰动摇,甚至看破红尘。在了解了这一思想动向后,关工委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原纪委书记给大学生上党课时,专题分析了党内腐败问题,正面回应各种质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清党内腐败问题,进一步坚定了他们的理想和信仰。

2、加强老同志的自身学习,提高在新舆情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

学习是丰富自身视野、充实能量的最好方式。对于关工委老同志而言,在信息化社会里,要想扮演好大学生的引路人,就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更远的视角获取更多、更新、更准确的信息,夯实理论功底,增强对各类信息和舆情去伪存真的能力,从而保证对大学生言传身教的效果。

我校关工委王恩田同志,退休后仍坚持学习。上海市组织的老干部形势与热点问题报告,他从不缺席。仅2014年他就听了十几场报告。对每一次报告的内容,他都会潜心思考,认真研究,找出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热点、焦点。与大学生交流时,王恩田同志总是能站在更新更高的视角发表观点,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大学生,真正起到了长者垂范的效果。

3、要处理好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

关工委是学校党委教育青年大学生的参谋和助手,联系青年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与协助作用。和谐校园文化和积极健康校园舆情的培育,需要学校各个相关部门的共同配合,需要学校、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合作。

每个学期开始前,我校关工委都会主动和学生工作部门沟通,咨询建议,了解需求,共同商讨本学期关工委工作的关键和重点。在工作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关工委制定了回访计划,定期向学生工作部、团委询问学生的反响,了解工作开展的效果,便于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关工委既不缺位,也不越位,着眼于学校发展需要、学生成长需求、老同志所能,找准工作定位和切入点,积极发挥优势,配合主渠道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机制健全是做好工作的保证

健全的机制是关工委开展工作的基础,也是发挥组织优势的重要保证。新舆情背景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提升对信息的掌握能力,和对信息软件的操作技能。这对年龄大的老干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上海海事大学党委着眼实际,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和执行上级关工委文件精神,积极动员和组织临近退休的、身体健康并且素质高的老同志参加关工委工作,有的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有的参加讲师团。这些相对年轻的教授、专家、党务工作者还未退休,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多,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他们对新信息技术的掌握也更加熟练。而且,他们一旦退休,就自然而然的加入了关工委工作的行列。

健全保障机制,还需要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学校重要日程、活动经费纳入财务预算、工作纳入考核,并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学校各相关学院、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关工委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注释: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P51-52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P318

3.练庆伟.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复杂性研究[D].广州: 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4.张谈众:《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华东师范大学年博士学位论文,2002.4,P77

5.联合国科文组织.教育一一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996:P136.

6.杨德广.德育工作要增强紧迫性和现实性.思想理论教育.2003(9)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一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P21

8.苏霍姆林斯基. 帕夫雷什中学[M]. 赵玮,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P400

9.金生紘.理解与教育一一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P178



*课题组成员:张川国  张冬梅  俞剑锋